◎徐虹雨
张陆,男,汉族,籍贯湖南汉寿,硕士学位。1976年11月出生,1996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训练基地某团司令部空战射击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2年11月,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10月31日晚,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
这是航天员张陆(前)、武飞(中)、张洪章在出征仪式上。新华社 发
他曾从无垠太空回望地球,在星河璀璨间寻找那汪生于斯长于斯的洞庭湖。当飞船掠过祖国上空时,他心中涌起的,不仅有问鼎苍穹的豪情,还有对故土家园温暖的牵挂。
他曾走进校园,与年轻学子对话。在无数关于星辰的问题中,他时常把话题引向两个字——家国。“家国情怀,是对祖国的绝对忠诚,也是对家乡的深深眷念。”他说:“为什么要爱国?因为国家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为什么要爱家乡?因为家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他是航天员张陆。自2022年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后,时隔三年再次为国出征,担任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指令长。
循着这份深情,作为家乡人,我走进他生命的摇篮,探寻他的成长故事。
一

张陆(后排左一)与父母、弟弟、弟媳合影。资料照片
张陆的老家在常德汉寿县的一个村庄里,那是洞庭湖畔的家园,多河港,多鱼塘。
爷爷张练秋一直生活在那里,他和爷爷的感情很深。当母亲问小小的他长大后想做什么时,他说:“上天!”上天,在当地方言里是狂妄的意思。母亲责备他不知天高地厚,爷爷则相信眼前这个调皮的小男孩今后会有出息。张陆开心地对爷爷说:“等我有出息了,我就带您到处玩。”
居住的木屋后面有一垄竹园,勤劳的爷爷还在竹园里种着橘子树、酸柑树。爷爷将竹子砍倒,用篾刀劈开,劈成一些竹片或者竹丝,再用它们编织成晾晒菜叶的簸箕、网鱼的板甑、洗锅的竹刷等物件。网鱼的板甑很有用,爷爷时常能用它网到不少鱼虾。鱼虾用竹簸箕晒干后,爷爷便拿到市场上去卖。家门口有一处陡坡,爷爷拉着板车上坡十分吃力,他便使劲帮爷爷把板车推上坡。爷爷卖鱼的钱,给孙儿去买学习用品,也买好吃的零食。
居住的村子地势较低,老宅临鱼塘而建,南方多雨水,家里时常会进水。有时半夜醒来,张陆一脚踏下去,声响哗啦,水已经淹没到小腿肚子。一些碗啊,杯啊,凳子啊,扫帚啊,在水里漂来漂去。爷爷不惊不乱地拿出竹板,搭在水淹的小屋里,架成竹桥,并拿出自编的竹筐,竹筐里放些米饭,捕捞鱼虾。
年少的他拿出妈妈缝制衣服的针和线,做成鱼钩和鱼线,挂一点米饭粒子,就坐在床上,或者饭桌上,或者灶台上,或者更高处,悠闲地钓鱼。
面对老宅曾时常被水淹的经历,张陆所记住的,不是生活中的磨难,而是乐观面对、向阳而生的有趣场景。“我面对困难时的乐观精神,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爷爷教会我的。”多年后,回忆这些场景,他笑着说。
除了与爷爷一起钓鱼、捕鱼,更让他感到开心的是陪着爷爷去看戏。
爷爷十分爱看花鼓戏。儿时的张陆时常陪着爷爷,穿过开满各色小花的小坡,走过高高低低的乡间小道,来到铺着柏油路的汉寿县城,走进人声鼎沸的戏院。
爷爷看的是戏,孩子看的是热闹。爷孙俩都十分开心。
走出戏院,天已经黑了。夜幕下,路灯明亮,街道上的人影、建筑的影子被拉长。有时,还有皎洁的月光与灯光一起,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走着走着,街道上人越来越少,慢慢只剩下他和爷爷两个人。
从县城的柏油路转入郊区的土路,土路不平,还时常有一些小水洼。月光洒在水洼里,他一脚踏进去,银白色的月亮散开,满水洼都是小星星。土路旁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在月光的映衬下,它们都成了白色的花。到了打霜的季节,小花小草上会凝上一层白霜,白霜在月光下会泛着银白的光。
土路边,还有一湾宽宽的水塘。月亮映在水塘里,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他们走到哪里,月亮们就一路陪着他们。水塘里面还会有鱼跃出水面,将水塘里完整的月亮打碎。慢慢的,水波平静,月亮重现水塘。
他十分喜欢这样的夜晚。
只是,再难有这样的夜晚了。张陆读初中时,爷爷的人生戏散场了,走着走着,只剩下张陆一个人——回家。
爷爷在那个小村庄住了一辈子,张陆也来不及实现儿时对爷爷的承诺。
当他两次执行飞天任务时,随身的行李里,都有爷爷的照片。“爷爷,我们出发了!”
二

张陆的休闲方式之一是写书法。资料照片
张陆的母亲陆金梅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在陆金梅幼年时,她的母亲就去世了。
母亲吃过没有母爱的苦,自己当母亲后,十分疼爱孩子,用曾背过生活苦难的背脊,背着他和弟弟。
张陆读初中一年级时,有段时间爱流鼻血,母亲心疼他,坚持陪着他去学校,放学接他回家。他流鼻血,仰头走路不方便,母亲就背他。从学校走到家,母亲要走半个多小时。
有时,他发现母亲背不动了,便坚持自己走,母亲将他放下,休息一会儿,又坚持将他背起。哪怕她累得腰酸背疼,也要坚持将儿子背到家。
他从小就懂母亲对他的爱,也总想着以他的方式爱母亲。
张陆6岁时,父母离开农村老家,来到汉寿县城郊区从事淡水养殖。那时,每次放学,他总是喜欢跟着母亲来到养殖基地,帮母亲推车,希望自己小小的力量能够替她分担一些。他还给母亲唱歌听,用歌声驱散母亲的辛劳。母亲笑着夸他,唱得真好听。
不久,小小的他学会了撒网收网、捉鱼捕虾,成为了母亲的好帮手。
每天凌晨4点多,他就骑着自行车帮父母运鱼,从家里赶到鱼塘,帮父亲把网起来的鱼送到西套大市场交给母亲后,将自行车留给母亲,自己再跑步到学校,早自习时间是6时10分,他从没迟到。
母亲心疼他,让他不要那么辛苦,安心念书就好。他却依然坚持给父母减轻生活的负担。
高中二年级时,他的学习任务重了起来,母亲坚持不让他那么忙碌了,他这才听了母亲的话。到了假期,他又会到鱼塘帮忙。
那年,学校张贴出招飞行员的通知,汉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的男生都报名参加。
1996年,他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母亲以他为荣,也为他担忧。
他从不对家人说起飞行过程中遇见的苦:一次夜间飞行,飞机突然被一只大鸟撞出20厘米左右的大坑,机身剧烈摇晃,失去平衡,他沉着应对,稳住驾驶杆,减小飞机仰角,受损的飞机终于平安降落;一次前往大西北执行飞行任务,他和战友遭遇降雨、雷暴等恶劣天气,返回时间一推再推,面对长时间停飞以及长途飞行易迷航的双重挑战,他和战友靠一张中国地图导航,在迷雾中探寻方向,安全飞回目的地……
他告诉母亲快乐的事情:驾驶飞机,完成单飞是每一名新飞行员的梦想,也是他们迈向合格战斗员的关键一步。1998年9月,他成为30多名学员中首批获得单飞资格的“战鹰”,具备了独立驾驶的能力;1998年12月,全团组织飞行理论与特殊情况处理知识大比武,他获得满分100分的好成绩,夺得全团第一;1999年4月,成绩优异的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他开始单飞后,他并不清楚,每次有飞机飞过,母亲总是仰头望着天空,目送飞机远去,想着,“也许,儿子就在里面。”
母亲很想他,却不让他知道。包括她受伤生病,她都瞒着,怕儿子飞行时分心。
有一年,母亲在鱼塘干活时,脚下打滑,右胳膊摔成骨折。张陆休探亲假回家,才知道母亲的伤势。那时,父亲还要忙着鱼塘的事情,他便在家照顾母亲,洗衣、做饭、给母亲梳头洗脸。
他成为航天员后,有一年,母亲去北京看望他。母亲晕车,到北京后,身体不适。他打来洗脚水,要给母亲洗脚。母亲连连将脚缩回来:“你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给妈洗脚呢?我自己来。”他则笑着说:“妈,以前总是您照顾我,给我洗脚。现在做儿的给您洗脚,是应该的啊。”
坐在小板凳上,他低着头认真地给母亲洗脚。他没有看见母亲眼角的眼泪……
母亲时常对他说的话就是“妈生养了你,培养你的是国家”,“你只管把自己的事搞好,你的事是大事,家里的事情都是小事”。
2023年5月14日,是母亲节。在中国空间站,他给母亲录了一段祝福视频:“今天是母亲节,我想对母亲说——妈妈,我想回家陪您说说话,我想回家吃您做的菜。在空间站的这些日子,我会经常地想起您。我爱您。”
父亲张良启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不善于表达爱。张陆上小学时,整整6年,到学校问寒问暖、与老师交流的,总是母亲。父亲只到学校接过他一次。那一次,还因为张陆生病了。
父亲喜欢骑自行车,在家与鱼塘之间往返。特别是冬季干鱼塘起鱼,父亲几乎一整天都在鱼塘忙碌。遇到鱼儿缺氧,父亲需要一直守在鱼塘,去给鱼塘抽水补氧,防止鱼儿翻肚。父亲忙碌时,张陆便赶去鱼塘给父亲送饭。刮风下雪,他都去,不能让父亲饿着。父亲静静地吃饭,他静静地等。
他考上军校,第一次离家远行,一直送他到县车站搭车远行的,是母亲。母亲说:“你爸不过来送你了。”他点了点头。但是当他与母亲告别,无意间望向车站北门的一个坡,发现父亲正扶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正望向他。原来,父亲悄悄骑着自行车来送儿子了,却又不想让儿子看见,只是躲得远远的。
他第一次从军校回到家,冒着风雪,辗转火车、汽车,又冒雪步行爬过一个山头,经过3天跋涉终于风尘仆仆回到家,父亲正在墙上钉钉子,见到儿子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你回来了。”然后继续忙他的事。十分高兴地接过儿子行李、准备热饭菜的,是母亲。
张陆在航天员大队工作时,父亲曾来看他,用扁担挑着满满几袋——一袋活鱼,一袋腊鱼,还有4桶老家榨的茶籽油。张陆对父亲说:“这些北京都有买的。”父亲却说:“这些鱼是自家鱼塘的,这些油是我们自个榨的,你在北京哪里买得到呢?”
看着父亲手里那根被压弯的扁担,他的心隐隐作痛。他不清楚,父亲是如何挑起那么沉重的几大袋子,挤上火车,挤上汽车,挤过车水马龙的街市……
父亲70多岁了,依然闲不住,在鱼塘周边种上一排桃树。桃花盛开时,父亲拍摄照片、视频,发给儿子。桃子成熟时,父亲采摘最大最甜的,寄给儿子。
2023年10月,6年没有回家的张陆回乡探亲,父亲迎接儿子凯旋,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制作火箭模型,迎接儿子回乡。
张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父亲60岁生日时,他没能回家,给父亲写了一幅书法作品;父亲70岁生日时,他依然没能回家,依然给父亲写了一幅书法作品……
他与父亲的交流很少,也许他们之间的爱,都早已经表达了。
三
“我想对爱人说,这一路走过来,我欠你太多。我欠你一个浪漫的婚礼,欠你一身洁白的婚纱,欠你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欠你一次次未能成行的旅游,欠你一个个未能实现的承诺……”这是今年5月20日,张陆留给爱人的一段话。
他的爱人程亮也是一名军人。他们的小家到航天员的训练基地只有短短一公里,但夫妻俩聚少离多,特别是到了执行任务、强化训练时期,他几个月不能回家。
婚后第一年的纪念日,他执行任务,去外地转场接飞机,一去就是两个月。纪念日便错过了。任务结束后,他还来不及更换生活装,穿着飞行服就跑到市场,买了一束鲜花,赶到家里送给她。
婚后第十年的纪念日,他原计划来一场浪漫的烛光晚餐,临时,他接到重要任务——去丛林进行救生训练,需要在野外生存一个星期。按照纪律,这一个星期里,他不能与家人联系。纪念日便又错过了。回家后,他买了一束鲜花,送给妻子作为补偿。
2022年11月29日,他第一次执行飞天任务。出征前,在地面,他给妻子留下一幅字:“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提前作为结婚20周年的礼物。
2023年5月3日,结婚20周年纪念日。在太空执行任务的他,为妻子录下一段话:“20年前的某一天,和一个女孩约好在新华书店见面。那是一个阳光的午后,透过新华书店的玻璃窗,我看到一个扎着马尾、穿着风衣、背着背包的女孩,脚下像装了弹簧,踏着轻快的步伐,迎着风,头发在风中飞舞,恰好一缕阳光穿过发隙,显现出金色的光芒。还没等我来得及看清楚她的样子,就已经消失不见。我立即飞出去,想看看她的模样。正好你进来,原来她就是你。我们认识,结婚。婚后的20年,我们没有过一次结婚纪念日,每次都是过了时间才想起来。今天是我们结婚20周年,与你相距400公里隔空相望,你和那天一样美丽……”
作为丈夫,他错过了与妻子团聚的一个个结婚纪念日。
作为父亲,他错过了女儿的不少成长时刻。
女儿笑笑读幼儿园时,想去海边玩沙子,问父亲何时带她去,他总是说:“等爸爸有时间了一定带你去。”女儿问:“爸爸,您何时有时间呢?”他不好回答。
2023年6月4日,神十五乘组返回地球。任务结束了,他终于可以带女儿去海边。一家人来到辽宁葫芦岛的海滩,女儿可以真实地接触海滩,接触细软的沙粒,她却对玩沙子不感兴趣了。他已错过女儿爱玩沙子的年纪。
他还错过了许多,没有参加过她的一次家长会,没有带她去天安门看升国旗,没有带她去看心心念念的树屋……
在与女儿有限的陪伴时间里,他努力做得更好。
女儿4岁时,一家人来到北京航天城,离开熟悉的地方,小小的她在全新的环境里,有些胆小。有一天,张陆在楼上看见楼下玩耍的女儿,胆怯地跟在孩子们身后,并不合群,他十分心疼,赶紧下楼来,带着这群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张陆当老鹰,让女儿当“鸡妈妈”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保护后面的那群“鸡宝宝”。那天,女儿和同伴们玩得十分开心。
不久,张陆买来一台带夜光的遥控直升机,带着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到广场上玩;张陆还带着他们,到公园里探险……
就这样,女儿慢慢融入了这群孩子,不再只是胆怯地跟在他们身后。女儿开始骑着自行车,与他们一起绕着院子满天跑;开始玩旋转陀螺,敢和院子里的男孩一决高下;开始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相互串门;开始邀请院子里的小伙伴,参加她的生日聚会……
女儿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父亲。当父亲在家下厨,只要是他做的饭菜,女儿都吃得特别香,哪怕那顿饭烧糊了。当他给女儿买了一把吉他,女儿学会独奏的第一支曲子便是《天上的星星亮晶晶》……
2022年11月,当他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出征前,女儿送给他一个福袋,并交代一定要等到春节时才能打开。在中国空间站,他果真等到春节才打开那个福袋。福袋里,装着女儿的一幅画作,她将父亲画在作品里——一名航天员手拿鲜艳的五星红旗,图案旁写了一行文字: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2025年10月31日,他乘坐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回到中国航天员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去看天高地迥,去觉宇宙无穷。
400公里,是地球与中国空间站的距离。当他透过舷窗寻找北京、寻找洞庭湖时,国与家的样子变得具象,天与地的距离被重新定义。
此时,当我脚踏祖国大地,仰望浩瀚苍穹,仿佛看见——他和他的队友们,正从头顶飞过……

名人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