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人文学 >正文

名家散文 | 廖静仁:堂前的石柱

时间:2025-04-30 15:46:16来源:光明日报编辑:叶寻
阅读量:10316

 

外婆家的堂前,有一根一抱粗、三尺高的石柱。那石柱的顶端虽然凹凸不平,却很光滑,石柱的中间还被拦腰勒出了一条痕迹。


小时候,我不懂那石柱是用来做什么的,更不知道它的来历。记得每回和姐姐来外婆家,一到堂前,姐姐就会停下脚步,朝那石柱打躬作揖。姐姐说母亲在世时就教她这么做,至于原因,她也说不上来。


住在外婆家时,我见外婆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那石柱点上几根香烛,口中还喃喃地说些什么。外婆对我很是疼爱,然而有一次见我纵身跳到那石柱上,她突然发火了,一把将我揪了下来,而后一顿训。见我伤心地哭了起来,外婆又立即把我搂进怀中,和我讲起了关于外公的故事。


外公年轻时是个壮实汉子,一次进山砍柴时眼睛被树枝掸了一下,之后一直泪水汪汪,睁不开眼。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外公就这么双目失明了。那时,他不过三十出头。


年纪轻轻的就失去了双眼,这是令人极度悲痛的事,然而自幼好强好胜的外公对外婆说:"我虽然眼睛瞎了,但脚没跛,还能做事,我是不会吃闲饭的!"


外公不能上山砍柴烧炭,也不能下田扶犁掌耙,他还能做什么呢?外公想到了编草鞋。


编草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好几道工序。最重要的是捶草:把经过挑选的稻草打成捆,放在平整坚实的岩石上,一边喷水,一边用棒槌使劲捶,捶得愈柔软愈好,这样编出的草鞋既耐穿又舒服。另外一道重要的工序便是搓草绳:那草绳要搓得均匀,搓好了还得磨光滑,如此,编草鞋时能省工省力。


在开始编草鞋前,外公请来一个石匠,凿铣了一根一抱粗、三尺高的石柱。他把那石柱立在堂前,既可做捶草的垫墩,又可用来磨草绳。


外公的世界黑暗如深井,他捶草时免不了有时会捶在自己的手指上,那石柱上便常常留下血迹。起初,在活儿干得不顺畅时,外公会动怒,后来他的脾气竟然变好了,甚至比从前更加平和。就如堂前的那根石柱,开始很粗糙,后来渐渐地被草绳磨得光滑。


渐渐地,外公编的草鞋出了名,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购买。外公住在资水中游南岸一个叫青石岭的山坳上,上至邵阳五岗洲,下到益阳茅草巷,到处都有人穿我外公编的草鞋。


尽管这样,外公从未涨价。一双薄薄的益阳板子草鞋,纤夫们顶多能穿半日,若穿着我外公编的草鞋拉纤,就可以穿上整整两天,而价钱都是一角五分。有人善意地提醒外公,可以适当地提高点价钱,外公却说:"人心要知足,别人看得起我编的草鞋,是对一个残疾人的抬举。"


前来买草鞋的人越来越多,外公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着。外婆担心他累坏了身子,总是劝他多休息。外公说:"人成了瞎子,眼睛看不见许多事物,也就省去了许多心思。手里忙一点儿,反倒觉得好受一些。"我母亲每每想帮外公干点活儿,总是遭到拒绝,理由简单明了:都是该做人家媳妇的年纪了,要把所有心思和精力用到针线活儿上。


外公编草鞋所攒的钱,除了用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他每天还会往一个粗布袋里放进几角零钱,那是为我母亲存的。他多次同外婆说:"女儿出嫁时,要办得热闹一点,莫让人家小看了一个瞎子的闺女。"


遗憾的是,外公没能等到自己的女儿出嫁。


外公是手扶着那根石柱离世的。一捆还未来得及捶软的稻草,静静地躺在石柱的平顶上......他是累死的。


外公经历了人生的苦难,然而他始终挺直脊梁,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无缘见到外公,但那根石柱,我是熟悉的。后来,每次回到外婆家,我都会像姐姐那样,对着石柱深深地鞠上一躬。

 

(原载于《光明日报》2025年3月21日15版)



廖静仁简介:国家一级作家,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全国第三届青创会、第八、第九届文代会代表。著有散文集十余部,其中《纤痕》《过滩谣》《大山诲语》《我的资水魂》等篇什,先后被《新华文摘》选载,并有《红帆》《资水河,我的船帮》等由《中国文学》译成英、法文向国外推介。近年转事小说创作,并已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著有长篇小说《白驹》等。已有评论称:他正在努力完成从自然资江到文化资江的跨越。

上一篇:名家散文 | 廖静仁:门虚掩
下一篇:林乐之诗评 | 雪马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