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人文学 >正文

蒋集政散文 | 岳麓书院与潇湘人物

时间:2025-11-01 15:09:20来源:湖南名人网编辑:叶寻
阅读量:10038

岳麓山下,千年学府,作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9年(976年),院以山名,山因院盛。


不知多少次参观游览过岳麓书院,踯躅于书院的角角落落。许是所见所闻多了,便想为书院写点什么。但每当产生此想,总感觉与岳麓书院之间缺少一点什么,就像一对妙龄男女,仿佛缺少一根情线相牵,虽然时时邂逅相逢,却往往擦肩而过。直到写作《湘江北去》时,想起岳麓书院内濂溪祠门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作为永州人,一名潇湘游子,忽然“福至心灵”,似乎抓住了“那根线”——岳麓书院与潇湘山水、与永州人物其实是有联系的。


永州,位居湘江上游,发源于永州蓝山县的潇水与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的湘水,至永州萍岛汇聚,始称湘江。永州因此有潇湘大地之称,“潇湘夜雨”成为“潇湘八景”第一景观。湘江北去,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到长沙,自此,潇湘山水、永州人便在冥冥之中与湘江之滨的岳麓书院产生了某种联系。


先说说“濂溪先生”周敦颐(1017—1073年)。濂溪,是潇水的一条支流,世称“濂溪先生”的周敦颐,祖居濂溪之畔的道州(今永州市道县)楼田村,后成为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他提出的理学概念,构成后世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周敦颐自庆历6年(1046年)担任郴州县令始,公务之余兴教讲学,任职桂阳县令(今郴州市汝城县)期间(1050—1054年)更创办了濂溪书院,传播理学,教导后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就曾拜周敦颐为师。现岳麓书院内设有濂溪祠,存有《濂溪祠记》碑、《移建濂溪祠碑记》碑。


周敦颐子孙昌繁,后裔分布在湘、粤、江、浙、赣、闽等省及海外,仅港、澳、新、马、泰等地周氏后裔就超过30万人。周恩来、鲁迅(周树人)等均为其后裔。据考证,周恩来为周敦颐第33代孙。可见,周敦颐及其理学思想的影响早就超越了潇湘山水、湖湘大地,名扬全国,走向世界。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至清末光绪29年(1903年),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民国十五年(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沿用至今。期间,不少永州学子求学岳麓书院,成为“湖大学子”。


早在南轩先生张栻(1133—1180年)主教岳麓书院时,永州零陵人吴伦就与同乡蒋复,成为南轩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南轩先生临终时对吴伦说:“蝉蜕人欲之私。舂容天理之妙。”近代以来,更多永州学子来到岳麓书院,如清代诗人杨季鸾(1799—1856年),永州宁远人,被御赐“孝廉方正”;湘军平黔之战主帅席宝(1829—1889年),永州东安人;民国省参议、书法家黄矞(1873—1951年),永州祁阳人,有联现存于浯溪碑林及潇湘楼门,等等。


特别是何绍基(1799—1873年),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湖南道州人,晚清是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学者、藏书家。曾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岳麓书院。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书画协会首任会长李志敏曾评价:“何绍基自成一家,从魏碑得力不少。”一位书法界朋友告诉我,中国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30位书法大家,就有两位出自永州,分别是怀素、何绍基。


忽然想起游览南岳时,在祝融峰南天门所见“寿比南山”石碑,“寿比南山”4个狂草大字乃怀素所题。怀素(737—799年),永州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既然何绍基曾到岳麓书院讲学,那么很是遗憾怀素早出生了200年!若是岳麓书院成立后出生,怀素既能顺湘江而下游历南岳,就有可能继续沿江北上来到南岳尾峰——岳麓峰下的岳麓书院,即使不能题写“岳麓书院”牌匾取代宋真宗的御赐匾额,至少可以书题“学海无涯”什么的留存后世。如此,既为岳麓书院增一丝书卷气,也可让永州人添一分自豪感。


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后,永州人更争得“首个第一”——首任校长雷铸寰(1884—1941年),永州东安人,历任国民党省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当年,经省会议票选,雷铸寰出任湖南大学首任校长。雷铸寰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与中共湖南区委合作,同“左社”等国民党组织进行斗争,对大革命时期湖南国共合作做了不少有益工作。


而此前就有永州人主掌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后,于1912年奉令停办,同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命迁入,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令停办,同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1879—1943年)也是永州东安人。如今岳麓书院内的“实事求是”牌匾就出自宾步程之手。毛泽东在出生求学、工作期间,几次寓居岳麓书院,“实事求是”受到毛泽东的极力推崇,以至后来成为中共中央党校校训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岳麓书院内还有宾步程题写的讲堂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联语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上下联中首字既隐藏了“工业”,更表达了学校的办学宗旨。


对湖南大学最有影响的永州人恐怕要属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大学首任校长李达(1890—1966年)先生了。李达,永州零陵县(今永州冷水滩区)人,从永州苹州中学毕业后出外求学,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国,与陈独秀、李汉俊等组建上海共产党组织,筹备和组织中共一大,并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中共一大代表住处、会址及转移到嘉兴南湖开会等,都是其夫人王会悟安排的。


从建党初期,李达就与毛泽东密切交往。1922年7月出席中共二大后,应毛泽东之邀,李达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1923年4月,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月刊,李达任主编。1932年8月,李达到北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被称为“红色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他四处避难,虽妻离子散,始终不向恶势力低头。1949年5月受毛泽东邀请,抵达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先后任中央政法大学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并担任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毛泽东称赞李达是“真正的人”“你从五四时期,直到全国解放,都是理论界的黑旋风”“你在理论界跟鲁迅一样”……


其实,不止永州人物与岳麓书院渊源深厚,也有永州风物与岳麓书院一脉相承。据考证,湖南有五处“忠、孝、廉、节”石碑:一是东安文氏宗祠,二是江永上甘棠月陂亭,三是零陵福寿亭,四是岳麓书院,五是长沙文庙。这五个地方的“忠、孝、廉、节”,都为大字榜书,从字面上对比,大小基本一致,笔迹完全一样,乃文天祥一人所书。文天祥遗笔“忠、孝、廉、节”榜书最先石刻于东安文氏宗祠,是湖湘第一块碑。江永上甘棠月陂亭临摩东安文氏宗祠“忠、孝、廉、节”石刻,为第二块碑。上甘棠月陂亭临摩石刻上载着:永州东安有文天祥后裔,江永月陂亭王伟士所临“忠、孝、廉、节”榜书盖出自东安文氏宗祠所刻信国公遗笔“忠、孝、廉、节”。其后才有零陵福寿亭、岳麓书院、长沙文庙的“忠、孝、廉、节”石刻……


当张家界因为吴冠中先生《养在深闺人未知——失落的风景明珠》的文章和画集推向世界,名声大噪时,自信自豪的永州人便形容“张家界是一幅画,而永州是一部书”,为永州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底蕴而骄傲。其实,濂溪故里也好,岳麓书院也罢,张家界也好,永州也罢,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美丽中国,在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悠悠华夏,哪一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哪一座城市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



蒋集政简介:长沙市政府二级巡视员、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上一篇:雪言马语 | 谈谈欧阳江河与莫言的书法
下一篇:纪红建随笔 | 谭谈:我打算把老家的房子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