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外名人 >正文

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湘军”

时间:2024-06-20 23:03来源:新湖南编辑:叶寻
阅读量:531

近代以来,湖湘大地人才辈出。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人文,各个领域的“湘军”都独领风骚。

 

我们熟知的多为政治和军事领域,殊不知,自魏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以来,湖南这个内陆省份便拥有了超乎寻常的“开放心态”,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外交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璀璨的湖湘光芒。可以说,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为湖南外交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外交学院前副院长袁南生认为,没有湖南人就没有中国的近现代外交事业。中国外交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外交家群体的崛起和外交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湖南人。他们有的忍住梦醒的痛苦,睁眼看世界,为近代中国的外交事业排除万难;有的离开军队,奔赴外交战线,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披荆斩棘!

 

新湖南小编特为您盘点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湘军”——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人。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

 

《海国图志》体现了魏源的外交思想。《海国图志》揭示了世界的地理构成,对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各个方面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甚至涉及到发明不久的意大利伏打电池等新奇事物。他告诉中国人,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国更不能把外国人看成是落后的“夷狄”。他最早认识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是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初步把中国放到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中去观察。

 

 

 

郭嵩焘(1818—1891),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字筠仙,号云仙、筠轩, 湖南湘阴城西人。光绪元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光绪四年(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

 

郭嵩焘到英、法等国以后,见识与学问都突飞猛进,最为可贵的还是他在政体(国本)方面认识的进步。他逐渐摆脱君权至上的束缚,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民主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上要议会政治,下要地方自治,这是清末立宪派在20世纪之初的政治纲领,而郭嵩焘在30年以前已经有此初步认识。经过一段海外生活的实际体验,他逐渐认识到当时中国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按文明发展程度区分文野,现在轮到欧洲人视中国为“夷狄”了。中国士大夫到现在还沉浸在“华夏中心”的迷梦中,怎不令人悲伤啊!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汉族。湖南双峰荷叶人。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国藩长子。

 

1878年(光绪四年)曾纪泽奉朝廷之命,派遣到英、法两国担任公使。两年后,又被紧急调任为驻俄罗斯公使,开始了他一生最艰巨的使命——对俄谈判收回伊犁。崇厚摄于沙俄的淫威,擅自与俄签下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仅收回伊犁孤城,却丧失周边大片国土和国家的其他权益。消息传到国内,朝野震惊,举国哗然。此时曾纪泽临危受命,出任大清公使,再赴俄国商改《里瓦几亚条约》。他抱着“勇夺虎口之食、力揽即逝之波”的决心,经过近一年的外交斗争,终于迫使沙俄同意修改与前钦差大臣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收回该条约割让给俄国的半数以上的国土,取得了晚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外交胜利。

 

 

 

蒋廷黻(1895—1965),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湖南邵阳(今邵东)人。 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

 

在联合国有名的“控苏案”中,蒋廷黻以一个历史学家的严谨及学养,用了几年时间客观研究整个案情,发现苏联政府违约的十大证据。1952年年2月1日,联合国第六次大会在巴黎举行,通过遣责苏联违反1945年8月中苏条约并侵略中国的决议案。“当蒋廷黻在联合国根据坚强文证侃侃陈词,各国代表均为感动。在这一决议案通过后,许多代表都向蒋廷黻道贺他‘这一惊人的学术研究’”。控苏案揭露了苏联侵犯中国的事实。

 

 

 

何凤山(1901—1997),字久经,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外交官。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5年,联合国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公民”的称号。

 

何凤山上任时,德国已经吞并了奥地利,纳粹欲将这里18.5万的犹太人赶尽杀绝。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但不少国家都“强调自身困难”,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富有同情心的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高德斯陶伯1938 年7月20 日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 20 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之后又陆续拿到了许多签证。求助无门的犹太人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何凤山到底向多少犹太人发放了签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据后人推算,所发签证至少是几千份。

 

 

 

袁仲贤(1904—1957),曾用名袁策夷,湖南长沙人,原外交部副部长、黄埔军校一期生。

 

“如果英方以适当方式承认基本错误则我方可考虑放行“紫石英”号驶离,道歉、赔偿等其他问题留待以后谈判解决。1949年,“紫石英”事件因袁仲贤谈判时不卑不亢的态度而得到圆满解决。1950年,袁仲贤被任命为驻印度首任大使。在递交国书仪式结束后,由印度总统设午宴款待。在步入宴会厅的过道中,突然出现一个意外的情况。当时有两名美国人站在一旁等候。普拉沙德总统向袁大使一一介绍,其中一名是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威廉·道格拉斯,他们被邀请参加午宴。考虑到中、美两国正处于敌对状态,袁仲贤面露不悦之色,只是略略点头。席间,普拉沙德与之谈论和平问题,意在表明他们反对战争,有引我表态之意。袁仲贤始终未置一词,席间亦很少用餐,以这种特殊方式表示了对东道主这一安排的不满。宴会结束后,印方安排合影,袁仲贤示意申健参赞出面向印方提出不愿与递交国书无关的人士合影。这使两位美国人颇为尴尬,只好起身告辞。袁仲贤在这种场合表现出的不卑不亢的态度,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耿飚(1909-2000),男,湖南醴陵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建国前作为参谋长为解放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建国后担任外交官。

 

耿飚担任驻瑞典大使后不久,便赶上了瑞典老国王古斯塔夫五世病故,耿飚嘱咐驻瑞使馆写一封吊唁信函给瑞典外交部送去。那时候,中国驻瑞使馆还没有人懂得法文,于是就写成了英文,请使馆法语顾问将其翻译成法文,再由工作人员打印。吊唁函打好后,使馆秘书立即送往瑞典外交部。 工作人员后来发现,“沉痛地”打成了“荣幸地”,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却截然相反。耿飚闻讯后,立即从丹麦返回瑞典重新打印吊唁函,并亲自送到瑞典外长的手中。瑞典外交部表示,他们认真地分析了吊唁函上下文的意思,确认这只是技术上的失误,而且大使本人亲自来道歉,重新吊唁,让人深深感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国。

 

 

 

明治(1905~199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湖南常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大使。

 

1950年7月13日,彭明治担任波兰大使。建馆初期,波兰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困难不少。彭明治严于律已,保持并提倡艰苦朴素的作风。办公用房十分紧张,使馆馆舍小,住房拥挤,没有接待大厅,彭明治就带领使馆全体人员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把国庆招待会办得比较令人满意。有一次,他看到公务员切面包片时把两头扔掉,很心疼,就向这位公务员指出来。

 

 

 

谭希林(1908—1970),原名谭载章,曾用名谭曦临。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0年出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1949年隆冬,谭希林被调到外交部任用。谭希林到任不久,适逢新中国一周年国庆。他在环境新、时间紧、语言不通等困难情况下,仍把举办国庆招待会当成第一件大事抓。召开党委会,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认真抓落实,大到邀请嘉宾名单,小到餐具杯盘,都亲自过目、查看。9月30日,谭大使主持了建馆后第一个盛大国庆招待会,满怀激情地向捷克党和国家领导人、各国使节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赢得各方面支持,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谭希林在开展外交活动中,首先抓了捷克国情调研。其次是广泛开展对捷克各阶层人士的交往。三是十分重视民族关系。

 

 

 

刘晓(1908—1988),原名运权,字均衡,怀化辰溪县潭湾镇茅棚冲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外交活动家。

 

1955年至1962年,刘晓任驻苏联大使。七年间,促成了中苏两国领导人的多次友好会晤。1956年,在党的八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63—1967年任外交部常委副部长、党委常委,1967年至1968年,任驻阿尔已尼严大使。1988年,刘晓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刘晓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斗志,完成了各个历史时期党和人民交付的艰巨任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钟武雄(1918—2017), 1918年出生在湖南醴陵桃花村,著名外交家,湘菜名厨。

 

1943年,拒绝有着高额薪水的出纳工作的钟武雄成为一名踏上外国土地的外交官,他得到了日本“随员”的机会。然而,这消息还公布几天就有“神秘人”找上门。来人表示,朋友手上有两吨黄金,想设法运到日本去,但通不了海关。如果钟武雄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将黄金当成行李,通海关。事成之后,可以拿到一吨黄金的酬劳。钟武雄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

 

 

 

王海容,女,1938年9月2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王海容出身于湖南的名门望族,祖父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同时也是无党派知识分子,建国后曾任政务院参事、政协委员。1960年,王海容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四年后,当大多数同学都到中小学任教时,王海容却青云直上,进了外交部,并被派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1965年,27岁的她被分配到外交部办公厅综合组。此后的仕途之路,如坐火箭般飞速蹿升。1970年夏,王海容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1971年,被正式任命为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1972年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74年,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其时,她年仅36岁。从1965年算起,短短九年间,王海容完成了由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中国高级外交官的角色嬗变。秘密接待基辛格、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大席位……她与当时的翻译唐闻生一起,几乎参与了毛泽东晚年的所有外交活动。

 

 

 

袁南生(1954—  ),湖南省益阳市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0年调入外交部后,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大使。曾先后出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首席馆员,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中国驻津巴布韦共和国大使,中国驻苏里南共和国大使,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总领事。

 

袁南生认为小国影响力不容忽视,“联合国投票时,小国也是一票,国际政治越民主,小国地位越重要,所以中美等大国都越来越重视小国的影响力”。他用精妙的语言点评了一些自己曾工作过国家:印度“穷而不苦,杂而不乱,脏而不病,闹而不喧”,津巴布韦拥有“对工作的悠哉心态、对食物的老虎心态、对财富的分享心态、对死亡的淡然心态、对生活的乐观心态” ,苏里南则是“天上神仙洞,地上苏里南”。

上一篇:7年前万众瞩目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的首位中国人如今在干吗?
下一篇:湖南人刘超16年前远赴阿联酋,在阿治曼中国城等地拥有5家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