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田森林火灾救援英雄集体

钟掘

麻小娟

李洪华

李中平

周伯龙

王育霖

陈强

陈艳霞

谭佳良

周贤兵

周金泉

龚卫民

赵天安

黄利霞

朱细芬李亚东夫妇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张军 张浩
每个人的头顶,都有一片星光。无论阴晴雨雪,即使在看不见的角落,这些星星依旧努力发着光。
11月24日,2022年度“感动湖南”人物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16名(组)“感动湖南”人物将上台接受礼赞,迎接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秋日广大夜空中最精微明朗的星。
这是“犇”赴感动的时刻,这是湖南的群星闪耀时。
时代灯塔,2022他们感动湖南
人生漫漫,犹如海上行舟,每一次困于现实的迷雾,我们总在寻找指引方向的灯塔。
20年来,“感动湖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始终未变的执着,与所有人一起追寻那一座座灯塔;以新闻媒体的价值担当,助灯塔之光穿透迷茫,照亮你我的前路。
2002年,自首届“感动中国”启动以来,湖南日报社旗下三湘都市报就以地方媒体身份积极加入“感动人物”的推选联盟,每年评选出年度“感动湖南”人物并报送央视参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23年1月29日,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指导之下,综合“感动湖南”大众网络投票及推选委员会评委打分,2022年度“感动湖南”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于山火中逆行、以生命书写人生答卷的新田森林火灾救援英雄集体当选2022“感动湖南”年度致敬人物。
将毕生奉献给国家科研和教学,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钟掘院士;每天一场床前故事会、做留守儿童“点灯人”的“90后”教师麻小娟;无偿献血27年、带动一方同道者行善的李洪华荣获2022年度“感动湖南”十佳人物前三甲。
同获2022年度“感动湖南”十佳人物殊荣的还有:李中平、周伯龙、王育霖、陈强、陈艳霞、谭佳良、周贤兵。周金泉、龚卫民、赵天安、黄利霞、朱细芬李亚东夫妇获评“感动湖南”年度榜样人物。
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凡人善举在冬季里温暖人心。他们之中,有默默无闻的基层奉献者;有献出生命的舍生取义者;有感动乡邻的温暖人心者。他们,是时代的光芒,是湖湘精神文明的标杆。
守正创新,放大乘数效应
任何时代都不缺乏英雄模范,缺的只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传播的声音。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如何创新内容建设和传播方式,不断激发和放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乘数效应,才是应有之义。
“感动湖南”从来不只是一台颁奖典礼,不只是一个栏目、也不只是一次评选,更是融采编报道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形式。 20年来,一批批记者深入三湘大地,以纸笔镜头发现挖掘出一段段感人故事、一个个感动人物。
目前,该品牌活动成为我省挖掘凡人善举、表彰先进典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舆论宣传平台。
修身修心修学问,为公为理为正义。湖南省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陈艳霞,她出生于农村,又在基层锻炼多年,对普通劳动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
在对该典型人物进行报道时,记者多次跟随报道对象深入一线走访,从群众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去呈现,并采用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讲好这位主人公的故事,让读者对人民检察官这一人物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同。陈艳霞坚持15次走访,化解一场场积怨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
一间迎风吹的瓦房,是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宁乡市老粮仓镇乡村医生周伯龙,其父曾是一名扎根乡村50多年的村医。父亲退休后,周伯龙接过中医世家的“衣钵”,继续坚守在大山演绎医者仁心,迄今已20余年。
通过报道,周伯龙的故事被广大读者熟知,更通过“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广为传颂。
2021年度“感动湖南”人物、郴州妹子江梦南,自幼双耳失聪的她在父母悉心呵护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讲话,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长为清华大学博士。经过前期与“感动中国”组委会充分沟通,三湘都市报向央视递交江梦南的参选资料,并进行大力推荐,最终江梦南因其乐观向上、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成功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其后,湖南日报社立即对这一重大典型进行报、网、端全方位宣传推广,并以文字、图片和视频呈现在读者面前,先后刊发报道300多篇次。
给中国注入青春力量的江梦南也迅速成为全国热点,引发广泛共情共鸣:追星就要追这样的星。截至2022年3月9日晚,全网已产生近6亿的阅读量、2个微博全国热搜。这也是“感动湖南”评选以内容建设和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对典型人物进行宣传的一次尝试,实际效果显著。
坚定自信,担负文化使命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总在迎来送往,20年间,每一个早春时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让一位位好人走上台前,既以身扬善,也接受大众的致敬。
聚焦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充分挖掘湖南红色资源“富矿”,抓住青少年学生这个重点群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指导之下,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文化标识、传承湖湘文化、讲好湖南故事、建好精神家园,以“文”载道、凝心铸魂,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人民公仆郑培民、水稻之父袁隆平、时代楷模黄诗燕……湖南日报社自觉担负“举旗帜、聚民心”的使命任务,深入挖掘湖湘大地人物典型,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担任州委书记的两年多时间里,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
2002年3月,因突发心脏病,郑培民在京逝世,年仅五十九岁。他留下的三件遗物却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三件遗物是一本防腐账本、一本廉政纪录和几十本日记。
时隔近20年,湖南日报社记者再次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火炉坪村回访,老百姓仍然没有忘记他。为了缅怀和纪念郑培民,火炉坪完小更名为“培民学校”。
赤子情怀守初心,忘我精神担使命。正如“感动中国”栏目组给郑培民的颁奖辞: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
“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自举办以来,共推出160余名“感动湖南”人物,其中13人(组)当选“感动中国”人物。郑培民、衡阳公安消防官兵群体、袁隆平、黄伯云、黄舸、李丽、沈克泉沈昌健父子、张超、秦玥飞、谢海华、钟扬、江梦南——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力量隽永。他们曾代表湖南,站上了“感动中国”的舞台。
不仅是感动人物,湖南日报自1949年创刊起,就定位于“湖南的日记”,记录湖南时代变迁,聚焦时代涌现的典型人物。湖南日报是很多先进典型人物的第一发现者、第一记录者,第一传播者。如扶贫攻坚的时代典型王新法、为洞庭湖治理保护呕心沥血的“洞庭之子”余元君、把中国的海洋技术做到国际领先的万步炎。只有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怀,才能讲出好故事,才能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进而影响一代代湖南人的价值取向,凝聚亿万人心。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届又一届湖湘脊梁紧跟新时代号角,树道德表率,为建设美好新湖南提供精神动力。
当更多人循着榜样的身影,踏上那条不负韶华、不负家国的前行路,那些远去时的告别,就成了对于明天的承诺——这就是“感动湖南”的意义。
【记者手记】
愿以晨曦,唤醒朝阳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龚化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在变化的媒体环境中,今天的纸媒该如何更准确地捕捉雄浑的时代音符,让党媒的声音更深更广地抵达受众?
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里,总有一些柔软背后的坚强、温暖背后的勇敢,亘古流传。也总有一种由家至国到天下的集体主义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
“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正是湖南日报社犇视频、三湘都市报在变化的媒体环境中,坚守的不变。“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每年评出年度“感动湖南”人物,报送央视参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回望“感动湖南”人物评选历程,13人(组)“感动中国”人物背后是160余名“感动湖南”人物,160余名“感动湖南”人物背后是6600万湖南人。这是一本湖南人的心灵日记,也是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性格照影。
当一个人需要光亮的时候,他是积极的;当一个人找到光亮的时候,他是无畏的;当一个人追逐光亮的时候,他是可敬的;当一个人给予别人光亮的时候,他是温暖的。
愿以晨曦,唤醒朝阳。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届又一届湖湘脊梁紧跟新时代号角,追光寻梦,引领湖湘儿女走向团结奋斗、继往开来的新征程。
【链接】
他们感动中国
郑培民(200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衡阳公安消防官兵群体
(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他们以火一样的激情投身火场,他们怀揣群众利益走向危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捍卫了武警消防兵这个崇高的职业。那壮烈的一幕将永存史册,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更将长留在人们心里,那将是对什么是敬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袁隆平(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黄伯云(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读,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黄舸(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李丽(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沈克泉沈昌健父子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张超(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秦玥飞(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谢海华(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相信,是那一刻的决定。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平凡的两个人,在命运面前,却非凡地勇猛。最长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
钟扬(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江梦南(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