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省内资讯 >正文

为什么残雪没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时间:2024-08-15 00:42来源: 撒野说编辑:叶寻
阅读量:927

作家残雪

 

8月13日,推出目前中国当代文学界中,最具实力的10位女作家,残雪位列海外知名度女作家No.1。

 

连续5届成为诺奖热门人物。

 

力压村上春树,登上诺奖赔率榜第三名,一度冲上榜首。

 

《新世纪爱情故事》在瑞典出版后掀起了一波“残雪热”。

 

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获得了“美国文学奖”,并且是历年该奖获得者中唯一的中国作家。

 

莫言曾说:“诺贝尔文学奖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获奖。” 但在国内,“残雪是谁?为什很少听过?”“她有什么作品?”“她凭什么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类似的声音从来没停过,褒贬不一。

 

究竟为什么?

 

01.骂残雪的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

 

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当过赤脚医生、工人,裁缝……作为中国文学界极为独特的存在,近年来残雪背着的“骂名”越来越多。

 

残雪带着她的作品给文坛很多人看过,但是受到了一些作家强烈的批判,甚至说她的作品就是“泼妇骂街”。

 

 

被批除了孤僻和不近人情,更有人直指她的文学“是给外国人看的”,“存在摸黑过去中国的嫌疑”。

 

前段时间,残雪获得“美国文学奖”,“骂残雪的人”觉得:这下又有骂人的素材了。残雪写了啥不重要,重要的是颁给她的奖项是美国的。他们的逻辑是,只有给美国递刀子,提供黑料,才会被美国人青睐,否则人家凭啥给你奖。

 

所以残雪被一些人骂得极狠,极坏。

 

但残雪说道:“在我看来,中国的作家如果不能战胜自己的民族自恋情结,就无法继续追求文学的理想。”

 

02.夸残雪的

 

一个没有争议的作家不是好作家。

 

若是把社会看成是一片原始森林,那么作家便是森林的观察者。他们的作品,有的关注享有充足阳光的顶层,有的表现为争夺阳光权而残酷竞争的中层,他们中的极少数则是对暗无天日的底层的关怀。

 

有人说残雪是个奇迹:“她长得村,穿得土,却是非常先锋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怪诞离奇,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令外国研究者津津乐道;她不出洋,纯粹用中文写作,而知她名号、读她作品的中国人,却比外国人少得多。

 

” 在全球范围内的当代中国作家中,残雪有“三多”: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研究其作品的专门机构最多。


 

有人说,因为论文的原因读了残雪的《突围表演》,真的是不明觉厉,虽不知道该怎么分析,毫无头绪,后来换课题了,但依旧庆幸有幸残雪这样一位作家,也许是中国作家中把卡夫卡的理念贯彻到最深的了。读她的小说仿佛跌入多层梦境,全然忘了故事缘何而起,很怪但很吸引人。

 

还有人说,与其说她为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上争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在国内获得了空前没有过的“礼遇”,不如说:残雪是一个披肝沥胆的作家,一个常年与寂寞相守的作家,终于用自己的笔,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赢得了她应该得到的尊重与认可。

 

被残雪文学吸引的人,将其高高举起,说是于狂歌浩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所以有些人认为,残雪可能是国内最被低估的作家之一,她只有小学学历,却写出世界级的作品,是新时期以来难得的一位具有独创性的作家,也是一位其文学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肯定的作家。


 

03.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没给残雪?

 

诺奖真那么重要吗?说不重要,真不重要,说重要,诺奖已然成为一项具有权重的国际认可。

 

有朋友说:“不是英文比中文优秀。只是诺奖一直都是西方人的游戏,与奥斯卡一样,西方人优先,但偶尔也会赏你们一点甜头。”

 

但有朋友反驳道:“总体上,诺奖是权威且公允的,别被政治论调带偏。 另外,文学和科学一样,并不是说人文的东西只谈个性就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我们获奖者少,当然有诸如翻译等技术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创作缺乏批判视野、自由灵魂,也就是作品不够。”

 

中国当代不乏世界级优秀作家,然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多,这固然有西方对中国骨子里的政治偏见,也有中西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中国文学在语言上的传播障碍。

 

回到残雪身上,作为“中国的卡夫卡”,她的作品也深受现代主义影响,注重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这种风格与诺贝尔奖的传统偏好并不完全吻合,这也是她未能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有人说,全世界能读懂残雪的人,只有一半。

 

归根结底,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一个奖项,它有自己的评选标准和偏好。

 

不能单纯以是否获得诺贝尔奖来衡量一个作家的成就和价值。

 

04.“残”和”雪”

 

残雪给自己取的笔名有两层含义。一“残”,二“雪”。雪代表高山上的白雪,残则是被践踏污染过的白雪。

 

二者都是她,她的作品希望“残”和“雪”能实现统一。这其实就是她的内心写照。

 

谁生来不想做高洁无瑕的白雪,可现实却是被狠狠践踏,然后只能寻找一条自我的救赎之路。

 

在国内她似乎算不上市场意义上的热门作家,对她基本上是“不予评价、绕道而行”的“回避”和“失语”状态。

 

从前,门可罗雀;将来,也未必门庭若市。

 

无论是骂名还是夸赞,残雪都一笑置之,在偶尔接受的采访中,残雪的眼镜片后面,总有一束寒光闪动,犀利之中带着一种哲学的睿智。这大概是“先锋”们一直不曾改变的模样吧。

 

残雪曾说:“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个以通俗作品为主的文学奖罢了,含金量很低吧。”

 

她并不把诺贝尔文学奖当作自己写作目标或标准,而是以自己内心的要求为准绳。

 

残雪说:“我已经六七十岁了,功名利禄对我意义已经不大。我只需要专心对艺术、文学本身负责。文学给了我丰美的精神生活,也让我的日常生活感到畅快。”

 

文学先锋,也许就是说一些让大多数人不高兴的故事,但却深究人性。

 

所以有人说:“正如人们在几十年之后才知道了四十年代有个张爱玲一样,再过几十年,人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个时代有个作家叫残雪,只不过那时说这话的人已是我们的孙子辈了。”

上一篇:湖南8件作品入选中国第1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下一篇:全国园区百强榜发布!湖南这些园区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