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霜寺
◎刘清和
石霜寺又名崇胜禅林,位于湖南省浏阳南区金刚镇石庄村霜华山,与道吾山、宝盖洞、大光洞并称浏阳“四大祖庭”。据碑文和《石霜寺略》载:寺始由唐僖宗李儇(874-888年)下旨,宰相裴休监建,圣赐香火田300石,曾管辖寺院48处,房屋5048间,“殿高九十尺,佛高七十尺”,有骑马关山门之说。
霜华三十六峰,峰回路转,别具洞天。中有小溪,蜿蜒绕山而下,水声锵锵,如珍珠击玉。古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参差错落。北望罗霄山脉,西观南岳七十二峰;前视浏翠峰,晴岚雨雾,气象万千;后倚凤翔峰,状若凤凰展翅;狮子峰司其左,象王峰侍其右,孜孜不倦地守卫着千年古刹。佛门道场,人间仙境,徜徉其中,无不流连忘返。
古寺沉淀了1100多年的佛教文化。沙门庆诸乃石霜寺开山祖师。庆诸祖师俗为陈姓,庐陵新淦(今江西清江)人氏,自幼出家从佛,拜绍銮为师,曾登道吾山参拜宗智,被授“普惠禅师”之法号。
庆诸初到霜华山,向当地里正求施“一袈裟大小”的土地建寺,里正当即应允。他随之将袈裟抛向空中,竟遮盖了墨庄、都庄、石庄之土地。里正惊悔,后将石庄让出建寺。时宰相裴休谪为湖南观察使,笃信佛教,僖宗命其负责寺庙监建。
大寺建成,僖宗敕书“崇圣寺”匾额,庆诸为住持,开堂说法。一日,裴休执笏登临,庆诸祖师笑曰:“此物于天子之手为珏,于官人之手为笏,于老僧之手为何?”裴休无言以对,弃笏而去。故寺中建有“遗笏堂”。遗笏虽多次流失民间,但终完璧归赵,为寺存八宝之一。
庆诸祖师居石霜寺达二十年之久,传二十四法子,追随者上千。弟子“参禅长坐不卧,屹若株机”,谓之“枯木禅”,其名远扬,曾受僖宗推崇而赐紫衣。宋代诗人毕田有诗云:“石上泉华喷猛霜,境奇因此辟禅房。使君怀笏留何用,枯木千馀满一堂。”
相传僖宗的第三个儿子也在石霜寺出家,即普文禅师。后去大乾山开法,称“龙湖禅师”,成为一代名僧。故石霜山下有“太子桥”遗址,今人在此修建水库,取名“太子湖”。绿叶居士有诗云:“莲山龙岸拥皇花,唐有太子踞霜华。古人一去慈音在,仿听元璋戏牛咤。神雕溶洞千鹤聚,寺前太湖百蛟哗。灵刹引来星辰住,身似琉璃伴佛家。”
唐代石霜寺名僧慈明、楚圆及其弟子慧南、方会曾在黄龙、杨岐二山布道传经,创立“黄龙”、“杨岐”两个佛教流派,中国佛禅五家七宗,两宗发源于石霜寺。“杨岐”派在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韩国、东南亚颇为兴盛。
石霜寺高僧辈出,见于禅宗史籍的有庆诸、楚圆、普闻、慧南、方会、法永、节诚、石霜琳、守孙、宗鉴等十八位。楚圆禅师曾将自己开创的佛学理论传到东南亚,闻名于国内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二世纪,日本明庵荣西和泉涌俊艿曾远度重洋来石霜寺学法,回国创立了“临济宗”“真言宗”两个宗教派系。故石霜寺亦为日佛祖庭,在日本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庆诸圆寂于僖宗光启四年(888年),谥“普会禅师”,塔葬于寺之西北。清代禅师莲尊为之重建,上刻“唐清原第世普庆诸禅师塔”。楚圆、龙湖、慧南、方会等高僧均葬于大寺后山。1983年,日本驹泽大学佛教部访华参观团曾到石霜寺拜祖,敬谒庆诸塔墓。
石霜寺现存面积3648平方米。有山门、大雄宝殿、关圣殿、观音殿、玉佛殿、藏经楼、东钟楼、西鼓楼、云水堂、洪音阁、祖师殿、伽蓝殿、三圣殿、华严阁、念佛堂、禅益、方丈室、大寮斋堂、戒堂、客膳厅、花蓼阁、库房等建筑群,总建面积764平方米,尚存10座僧人墓塔。寺内尚存石碑20余块,清代至民国期间匾额10块,最早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设置。部分古雕保存完好,古联“庆渚传禅地,楚圆说法场”为信士所景仰。
古寺有内八景,外十八景。内八景为千僧锅、万人床、象牙朝笏、祖师袈裟、古禅杖、包公砚池、枯木堂、自鸣钟。外十八景有虎爬泉、盐醋井、飞来塔、仙女鞋、仙人椅、仙人推磨(犀角磨)、打鼓岭、乌龟石、下马石、棋盘石、木鱼山、将军洞、蛤蟆滴水、七藏水、霜华潭、连理枝(隔河相会)、太子桥、擎天柏(左柏)等。每一个景物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或美丽的故事。
清顺治年间,浏阳知县韩景撰有《石霜寺记》,文中有这样的记述:“传开山时,僧苦远汲,勿夜间闻虎啸。诘旦,视崖间石壁,上有虎爪痕,泉五道喷出如沸,名虎爬泉。盖道力宏远,猛兽亦为效灵也。”
道吾开山高僧宗智圆寂后,塔葬吾山之阳,庆诸法师每年都要亲自登山扫墓。因年高路遥,遂感劳累。一次,他跪于宗智墓塔前默叹:“徒儿耄矣,恐再难上墓扫松。”是夜,风雨大作,雷驰电掣,宗智墓塔飞降石霜寺,这便是有名的“飞来塔”。
“仙女鞋”在离石霜寺不远的万羊山对面。远望山岘上的两块巨石,鬼斧神工,宛如一双绣花鞋。传说有一孤苦青年刘采喜,栖身于山中茅房内,仙女下界与之为婚,小两口生活得甜甜蜜蜜。后因触怒天庭,玉帝遂命三太子哪吒率兵前来捉拿。仙女反抗挣扎,脚上的绣花鞋被甩掉,落在万羊山对面的山岘上,天长日久,便化为了巨石。
“下马石”位于石霜寺两里处的小溪边,状若配鞍骏马。古代达官贵人来石霜寺进香,务须到此驻马、下轿,步入古刹,以示谦诚。石霜寺昔日规模之宏大、地位之尊严可见一斑。
“连理枝”长在金刚柏弯一条小河边,两棵樟树隔岸孪生,合二为一,又称”隔河相会”。个中有个美丽的传说:当地河西团鱼岭有一读书人名黄生,家境贫寒,靠卖字为生。河东蜈蚣岭有一大家闺女陈花秀,其父为当地财主。二人从小青梅竹马,暗许婚约,山盟海誓。无奈陈财主嫌贫爱富,将花秀另配何氏豪门,严禁女儿与黄生往来。从此,鸳鸯只能隔河相望。一日,何家张灯结彩,一路锣鼓喧天,前来迎娶新娘。花秀乘人不备,逃出家门,与黄生紧紧相抱,一起跳入河中。此后,河两岸各长出一棵樟树,枝干渐渐地向对岸倾钭,相互拥抱,最后连为一体。
石霜寺内尚存古银杏和千年古柏各一棵。据说古柏幼苗时歪倒向左,小沙弥欲将其拔掉,被庆诸祖师制止,并用土石围垒端正,故名“左柏”,如今己长成高30余米、胸径80多厘米的参天大树。它巍然屹立,历尽千年沧桑,伴随着暮鼓晨钟迎朝送晚,见证了古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佛教文化。
世界上最古老的往往是最年轻的,最原始的常常是最珍贵的。为保护石霜寺这一佛教文化遗产,国家划定13800多平方米土地为佛寺使用范围,并将其定名“比丘丛林”。省宗教事务管理局和长沙市佛教协会先后拨款对寺院进行维修重建,新修斋堂、禅堂,增设念佛堂。台湾唯一法师捐资新建石霜山门。当地政府规划将佛寺用地扩大到40000平方米,使之逐步重现当年鼎盛之规模。
2007年,众僧礼请照性法师为石霜寺住持。2009年,湖南省佛教协会在石霜寺举办全堂佛像开光法会。承办这次系列佛教文化活动的有石霜寺、船山学社、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湖南佛学院、南岳佛教协会、衡阳师院。印尼、新加坡、韩国、日本和湖南麓山寺、四川峨眉山大佛寺等国内外高僧、长老云集。世界佛教僧伽会秘书长慧雄法师、国家佛协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和永寿大和尚、台湾佛教理事会净良长老在法会上致辞。统战部、湖南省宗教事务局和浏阳市政府领导在法会上讲话。数以千计的信士欢聚一堂,在和谐的气氛中感恩盛世,祈福中华,共同见证了当代这一佛门盛事。
如今,石霜寺僧妮聚居,每年举行“佛七法会”,住持照性法师布经说法,成为三湘千年古刹新一代传人。寺内祥光普照,暗香幽幽,木鱼声声,功课不辍,顶礼参拜者甚多,秩序井然。
佛门圣地,乃一方净土,徜徉其中,涤尽一切世俗凡尘,心境格外平静,给人带来的是心灵的圣洁与高尚,处世的超脱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