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省内资讯 >正文

地灵人杰——湖南山水与人文的关系

时间:2024-07-21 17:01:51来源:记录历史的牧野 编辑:叶寻
阅读量:10425

仁者乐山

“人杰地灵”是湖湘大地的写照,这里人杰在前,地灵在后,实际上应是“地灵人杰”,即有地之灵才有人之杰,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湖湘大地之灵首先在于有洞庭湖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一为湿地,有水,水是生命之源,是繁衍生命的必要条件;二为有山,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生活在山水之间的人既是智者,也是仁者,故能动静结合,乐寿兼得。这是湖湘人性格的基本点,也是形成湖湘文化的深厚土壤。    

湖南省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脉,西有雪峰山脉,南部为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诸山。这些山脉的走向,大多与构造线方向一致,有着弯曲的褶皱、破碎的断裂带。

湘中地区大多为丘陵、盆地和河谷冲击平原,湘北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在构造上,周围山地仍在上升,湖区平原还在下降。

论地势,湖南处于中国由西向东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地区,雪峰山脉像一把楔子由西南向东北插入湖南境内,把全省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一线以西,是湘西山原和山谷盆地,那里是高大的山体、走向明显的山脉;以东则是连绵的低山丘岗,可看到断块的残山、镶嵌的盆地,只是在湘赣边界,才有脉状的中、低山盘踞。

在东边第三级阶梯的内部,湖南又处于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斜面上,从南岭的约1500米,向北降低为500米左右的山丘(除衡山高达千米以外其他均为海拔500米以下),至洞庭湖一带成为50米以下的冲积平原。

武陵山脉位于湘西北角,属湘鄂山原的一部分,它海拔1000米左右,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渐降。澧水的源流与支流多发源于西北流向东南,平行注入干流,最后转向东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雪峰山脉为资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贯穿于湖南西部,成为湖南西部地区交通的主要屏障。它与北部的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巫山连成一线,成为中国东西向地势的一个台阶。

湖南山脉简图

湘南边缘山地属南岭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南岭山地,山体大,延伸长,山势高。强烈的流水冲刷与切割,使这里山体破碎、高低不一。

东为幕阜山脉﹑连云山脉﹑九岭山脉﹑武功山脉﹑九岭山脉﹑万洋山脉和诸广山脉等,这些山脉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呈雁行式排列,是贑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分水岭。

湘中大部属丘陵,台地广布,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的湘中,衡阳盆地、株洲盆地、长沙盆地、茶陵盆地和攸县盆地,裸露着红色土壤与岩石。盆地沿河区域的河流冲积平原,为自古以来集聚的城市和农村。

智者乐水

湖南省河网密布,流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9万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河17条。除少数属珠江水系和赣江水系外,主要为湘、资、沅、澧四水及其支流,顺着地势由南向北汇入洞庭湖,经城陵矶入长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

这些水系北临长江,南以五岭与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分界,西以川黔丛山与乌江及清江水系分界,东以幕阜山与赣江水系分界。

湘江,在零陵纳潇水,茭河口纳舂陵水,衡阳汇蒸水和耒水,衡山纳洣水,渌口纳渌水,长沙纳浏阳河和捞刀河,新康纳沩水。湖南2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湘水流域占去了近一半。这一线,源头到零陵为上游,狭窄的河谷,短促的支流,广布的石灰岩山地和溶洞,潇湘汇合的古郡零陵、柳宗元的诗篇,是开端;零陵到衡阳为中游,有着起伏的丘陵,错落其间的盆地(零陵盆地、祁阳盆地、衡阳盆地)和不断露出的红色岩石,三水汇合的衡阳,南岳山下,湖湘宗教、哲学是高峰;衡阳之下,江水愈平,蔚为大河,地势平坦,仅有浅丘可见,沿岸沙洲错落。至洞庭湖,水道分歧,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泊,大多是昔日八百里洞庭的遗迹。古城长沙和岳阳,屈贾之乡和忧乐之情,是沉淀。

四水简图

资水上源有两支,左源赧水,右支夫夷水,赧水流域面积比夫夷水大,但长度稍小,以历史习惯和面积长度百分比,以赧水为源头。赧水发源地深切高山峻岭,这里为高山峡谷,坡陡流急,但到武冈附近即进入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开阔,坡度平缓;至邵阳小庙头为资水上游。小庙头至马迹塘为资水中游,河道穿越雪峰山脉,河谷陡峭,基岩裸露,河床险滩礁石密布,航道弯曲狭窄。马迹塘以下为资水下游,河谷开阔,地形平坦,益阳市以下为洞庭湖冲积平原。

资水流域有宝庆(邵阳)人的强悍、益阳人的智慧,沿资水上溯可寻觅中华文明怎样接受雪峰莽林丛山浸润的纪年史,沿资水下行可感悟梅山文化怎样融入现代文明的过程。

沅水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的云雾山,北源为重安江,发源于贵州省麻江县平越大山,两源汇合后称清水江,东流至洪江市与渠水会合后才称为沅江,在常德的德山注入洞庭湖,黔城、沅陵,是它的上中下游节点。这一流域南北长,东西窄,两岸的支流,汇成羽毛一样的河系,像一个西南斜向东北的矩形。

位于湘西北的澧水,干流及主要支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干流偏于流域之南,像一把梳子。上流的三源均在湖南境内,桑植、石门是上中下游的节点,它是四水中最短的一条。

凤凰、王村、德夯,和猛洞河、武陵源、二酉洞一起,沅、澧流域的人文风貌,有着和其河流一样起伏跌宕、千回百转的情节。

湖南地貌图

除了四水,注入洞庭湖的,尚有一些小河流,长度超过50千米的有新墙河、汨罗江、枉水和沧水,新墙河、汨罗江发源于岳阳和紧挨幕阜山的江西境内,支流众多,枉水和沧水来自洞庭湖西岸的常德,它们像更小的毛细血管,注入洞庭湖。

洞庭湖区的周边山区早在1930年代,李四光教授就确定雪峰山区有第四纪冰川地貌,1960年代中国科学院进行的第四纪冰川地质调查,发现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山区也有第四纪冰川地貌。据研究这些冰川砾石是由第四纪冰川在山区的消融过程中所成浮冰夹带沿四水而下,进入洞庭湖中的,形象地说就是从山区乘“冰筏”进入洞庭湖中的。因此洞庭湖区周边有第四纪冰川亦即具有猿转化为人的外因。

世界古文明诞生于新石器时期,日本考古学者根据文明发源地所处气候地理位置分为旱作畜牧文明和稻作渔捞文明。前者处于干燥湿润之间的大河流域,如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和黄河文明;后者处于湿润森林地带的大河流域,如长江文明。 

洞庭湖区临水靠山,土地肥沃物质丰盛,由猿演变成的猿人有渔猎之便,有繁衍后代日渐进化之利,故在湖南境内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和遗存大都分布在洞庭湖区滨岸地带及四水流域。

这是湖南人的祖先。

上一篇:湖南校园体育为何这么强?背后藏着这个大招
下一篇:励志!湖南版“姜萍”保送清华